【機床商務網欄目 機床上下游】發那科早是富士通集團的電腦數控部門,1972年獨立后,專精制造工業機器人,為客戶打造自動化系統和設備,目前已是市占的數控系統生產商。曾形容,發那科好比“富士山腳下的微軟”,是日本制造的典范,一旦富士山火山爆發波及發那科,全世界工廠都可能停止運作。
而這樣聰明的機器人公司,在工業4.0相關服務商的供應鏈中,絕不僅止于提供協作機器手臂這樣的角色而已。
事實上,發那科是家以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的公司。發那科在山梨縣的工廠導入機器人系統(Robot Cell),每周七天、每天24小時不停工,其機器人已進化成不需預先輸入程式,由人員直接指導就能上線作業,按照指示反復相同動作,在無人監控下。
布魯克斯曾預言,協作機器人的發展歷程,正類似早年的大型電腦主機,一開始銷售遲滯,但隨著中型機、小型機種陸續上市,價錢愈來愈便宜,電腦銷量開始以指數急劇增加,而協作機器人也會迎向這樣的一天。
高盛報告分析,2016年小型機器人的價格,已低于一名上海生產線組裝工人年薪,象征機器人售價來到甜蜜點。2018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需求將達到15萬臺。
當機器人更物美價廉,機器人的定義也被翻轉,不再局限于印象中與人類形體類似的“機器人”,而是結合電子、電力與機械,擁有集結分析能力、運作技術或AI功能的自動化設備。
透過協作機器人軟件,可實現團隊中多個機器人同步分工、協力操作等作業模式。目前,庫卡技術多已可實現四個機器人協作,多用在汽車制造業、金屬加工、玻璃等產業,負責搬運、組裝、拆裝和噴涂等任務。
人在遠端的庫卡機器人工程師,會先透過模擬軟件設定程式座標點,后再到工廠現場校正、測試,提高作業過程中的效率。
又為了避免人機接觸時可能發生的危險,協作機器人多內建有傳感器,或是會先套上一層超敏感的“皮膚”,只要力道小于10牛頓(相當于1公斤左右),非常輕的碰撞都可以被傳感到,并使機器人。
白忠哲表示,現代工廠由專業分工、大量標準化、人機協同,持續往彈性客制化生產演進,一步步走向無人工廠。其中的要角包括智慧化機械、工業機器人,以及數位資訊整合系統,而人的角色,則由作業員轉變為智慧機械的監控與教導者。
(原標題:以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無人工廠前哨站!)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