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機床股市】12月28日,兩市早盤集體高開,隨后震蕩盤整,截至午間收盤,滬指跌0.16%,深證成指漲0.1%,創業板指漲0.1%。其中,工業母機、智能機器板塊大幅拉升,華中數控漲超15%,機器人漲超14%。工業母機板塊繼續火爆。
2021年是機床板塊升溫的一年。受政策、市場等綜合影響,以往一蹶不振的機床股市仿佛被注入強心劑,相關概念股也一路走紅。
這一點從2021年年中機床企業營收報告中也得到驗證——業內上市企業營收能力大幅增強,或業績攀升;或虧損縮小。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重點聯系企業統計數據,2021年1-10月,行業整體運行仍保持平穩增長,受上年基數因素影響,各項主要指標同比增速繼續逐月回落,但同比增幅仍然較高。2021年1-10月,協會重點聯系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1.6%,各分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后期隨著機床上市企業陸續公布2021年全年營收情況,相信大家能更直觀地感受到2021年機床行業運行態勢,機床商務網也將持續關注工業母機板塊相關報道。那么,進入2022年,工業母機板塊將會如何演繹呢?能否繼續延續2021年的火熱態勢?
從大方面看,經濟增長承壓與碳中和持續推進將是影響2022年機械行業的兩大主要因素,同時機械行業各細分板塊的下游景氣也在持續分化。其中,工業企業利潤大幅回升有望推動機床更新節奏加快。疊加數控化率和國產化率持續提升,機床工具行業有望持續復蘇。這一點也得到了了各大機構的認可。
邦證券指出,目前我國數控機床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外資壟斷高端市場。“中國制造2025”中將數控機床列為“加快突破的戰略必爭領域”,目標到2025年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國內市占率超過80%。在行業政策支持、精密制造及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崛起等因素推動下,我國數控機床逐步向高端市場突破,行業集中度逐年提升,國產品牌逐步進入頭部,高端數控機床廠商有望逐步實現進口替代。
前瞻產業研究院近日指出,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機床市場,數控機床已成為機床消費的主流。預計到2026年中國數控機床市場規模將超過6200億元。根據Gardner 公司對世界機床行業統計調查數據,2019年全球機床消費為821億美元,其中,我國機床行業消費額達到22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接近1600億元,占全球機床消費額27%;生產端與消費端類似,2019年全球機床產值為842億美元,其中,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機床生產國,2019年產值約為19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接近1300億元,全球占比為23.1%。龐大的市場是孕育龍頭企業的前提,我國千億級的市場給龍頭機床企業的誕生提供了土壤。
太平洋證券指出,數控機床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主要包括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汽車、工程機械、電力設備、工業模具等方面。數控化水平越高,國家整體制造實力水平就越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數控率從2013年的28.38%提升至2020年的43%,盡管我國機床數控率提升明顯,但相較國外發達國家,如德國、日本超過80%的數控率水平,我國數控率仍處于較低水平,未來仍有廣闊的提升空間。此外,機床替換周期一般為10年,2011年為需求最高點,2021年迎來更新替換周期。在增量替代與存量更新的趨勢下,我國機床行業需求潛力巨大。
從上面不難看出,2022工業母機板塊潛力巨大,行業發展的有利因素包括:
第一、政策支持。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發展實體經濟,支持制造業的各種政策措施逐漸落地后,不僅讓機床企業得到發展實惠,也讓機床行業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關注。
第二、進口替代前景廣闊。目前,我國機床工具相關產品生產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領域,中高端領域有待進一步開發。另外機床相關配套的附件、部件、系統等國產化率也有待進一步提高,未來發展市場依舊廣闊。
第三、下游市場復蘇。數控機床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主要包括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汽車、工程機械、電力設備、工業模具等方面。目前來看,機床主要下游市場都呈現復蘇態勢。其中,2021年汽車產銷同比呈現增長,結束了自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的下降局面,有望在2022年為機床工具行業帶來更多機遇。
第四、存量更新。機床替換周期一般為10年,2011年為需求最高點,2021年迎來更新替換周期。在新一輪替代周期影響下,機床需求有待進一步提高。
總得來看,未來機床行業發展前景光明。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除了政策支持和市場潛力,機床市場競爭也在進一步加劇,老牌機床巨頭陸續在中國設廠增產,加之其他不可預期之因素,未來機床工具行業發展依舊充滿挑戰。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