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機床人才】 近日,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暨新時代青年先鋒獎評選結果揭曉。通用技術沈陽機床沈陽第一機床廠加工車間副主任董明榮獲“2025年度新時代青年先鋒獎”。董明的入選,既是對其個人成績的認可,也為集團全體青年員工樹立了榜樣。下面讓我們共同走進新時代青年先鋒——董明的故事。
董明曾榮獲遼寧省勞動模范、遼寧省技術能手、遼寧工匠、沈陽市勞動模范、沈陽五四獎章、盛京大工匠等多項榮譽稱號,是機床加工領域制造技術突破升級的帶頭人。
以“攻堅克難”的勁頭打入重點行業
入行15年,董明憑借自身積累的數控加工經驗,不斷嘗試技術改革和技術創新,先后解決了20余項技術難題,榮獲“全國機械工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一等獎”等獎項。
VMC立式加工中心系列主軸箱主軸孔同軸度加工一直是困擾加工車間的技術難題,合格率一直難以滿足要求。董明通過自制工裝卡具,選用合理刀具,采取多點裝卡等方法,成功解決了這一技術難題,他還運用數控加工經驗,編制了高效的切削參數,優化了現有的加工程序,實現了標準化作業。他設計并制作專用工裝夾,提高產品合格率,每年為企業節約成本近600萬元,創造產值1600余萬元。
2020年,某重點行業客戶訂單突然增加,且要求產能超出了當時的行業平均水平,沈陽機床必須立刻對產品進行調整來贏得訂單。為了拿下這個項目,董明主動請纓,他反復分析重點行業零件結構及工藝特征,以分序加工的方式使設備效率提高50%以上,將原來8-9小時的加工周期縮短至4-5小時,滿足了客戶對產品的生產節拍和產能提升的要求,贏得了客戶的贊譽,并順利簽訂產品訂單,為公司進軍重點領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嚴細實”的作風打造高端產品
董明始終堅持“嚴細實”的工作作風,從細節入手打造高端產品,矢志不渝開展技術攻關,不斷提升產品的精度和質量。
2023年,公司技術改造項目順利實施,全新打造的數字化柔性生產線進行試運行。作為該項目的深度參與者,董明按照公司部署安排全力推動公司智能化、數字化生產,他主動靠前,在機臺查找技術數據,不遺余力提升設備加工性能。他發現加工車床類斜床身導軌面時光能滿足圖紙要求精度的上限是遠遠不夠的,若把機床精度提高一個等級,就能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作為切削工藝的活字典,他從更改零件的裝夾方式入手,選用合理刀具及切削參數,工件的切削方式反復切削試驗,最終達到了直線度0.001mm理想精度。
董明認為,質量改進要一直繃緊一根線,絲毫不能放松,即使他了解到一廠通過網格化管理等方式對產品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行了嚴格把控,卻仍每天到現場對員工操作的每個細節進行觀察和了解。他發現,在自檢自控環節仍有檢測不規范的情況,便同工藝部門溝通,進一步嚴格規定了檢測內容,要求員工有標注自檢自控尺寸的每件必檢,沒標注的每批次一檢。同時,他利用早班會對各個工段員工進行了質量管理內容的宣貫。現在,加工車間嚴格按照“三檢、三按、四不干、五不流”的規定執行檢測,產品合格率達到99.6%以上。
以“傳幫帶”的力量打造過硬隊伍
2021年6月,以董明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吸引了企業一線生產骨干、青年員工加入,成為企業一線技術難題的“攻關站”、創新創效的“孵化器”和員工技能提升的“練兵場”。
針對車間年輕人多的特點,董明更是毫不吝惜地將自己的加工經驗教給大家,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提高,用自己的先進裝配和調試技術以及豐富經驗為公司技術的“代際傳承”貢獻力量,已全面開展了“難題攻關”“技術革新”“導師帶徒”“勞模工匠大講堂”等創新活動,絕活傳承及技能培訓達108課時,勞模立項17項,先后完成創新成果7項,為企業節約成本360萬元。同時,依托工作室組建了6個技能工種協會,充分發揮了青年先鋒的帶頭作用和輻射效應,為企業創新技術研發提供科研學術支持。2022年,董明工作室被評為市級勞模創新工作室。
干一行,愛一行,作為新時代優秀青年代表,董明始終將勤奮工作當作自己最大的樂趣,把實現高效率、高精度、高質量當作最大的追求。未來,他將繼續作為新一代技術創新領頭人,秉持“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技能水平,為振興中國機床產業貢獻新一代的蓬勃力量。
干一行,愛一行,作為新時代優秀青年代表,董明始終將勤奮工作當作自己最大的樂趣,把實現高效率、高精度、高質量當作最大的追求。未來,他將繼續作為新一代技術創新領頭人,秉持“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技能水平,為振興中國機床產業貢獻新一代的蓬勃力量。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