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師劉小虎:“工匠精神”譜寫絢麗人生
2016年12月21日 08:33機床商務網點擊:5886
【中國機床商務網 專家學者】什么是工匠精神?誰具備工匠精神?其實工匠精神并不神秘,它不是一朝得以生成,更不是廉價的自我標榜。它是日復一日的堅持,是一代一代的傳承。它是持之以恒,是一絲不茍,是堅持不懈,是精益求精。
西安陜鼓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技師劉小虎,喜歡簡潔地形容自己的“工匠經歷”:車工、鏜床和數控編程。這個從19歲技校畢業到成為技師的劉小虎,在他自己看來,從踏入技校大門開始,自己走的就并不是一條尋常人看來的“成功道路”。
“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做的也都是普通的工作。”劉小武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即使是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取得不平凡的成就。
八年轉崗練出一手絕活
劉小武進公司的前8年時間是在轉崗中度過的。車工專業畢業的他,在車間做了4年車工之后,轉崗到鏜床工作了4年,2004年12月,劉小武轉崗到數控崗位上,次接觸數控機床加工。“轉崗的這8年非常重要,是一個打基礎的過程。我的技術能到現在這個層面,加工的很多基本功都是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出來的。”特別是在鏜床崗位工作的4年中,劉小武主要負責精密軸承、精密度較高的工裝制造,這4年對他來說也是一個練水平的過程。“一張圖紙拿到手里,要以快的速度想出怎么加工,如何裝夾、定位,沒有多余的時間浪費。”
技師劉小虎:“工匠精神”譜寫絢麗人生
在這個過程中,劉小武也在不斷地學習。“從1996年算起,學習這件事從頭到尾一直沒有停過。”從車工到鏜床再到數控,能很順利地成功轉崗,都和學習有關。在劉小武看來,雖然是不同的崗位,但很多的基本技能和原理是相通的,這些技巧的掌握都離不開日常積累。
在這樣的基礎下,劉小武在創新的道路上有了更多的嘗試,“動葉打底孔工裝改進”就是他前行路上的重要一步。劉小武在日常與鉗工交流時,了解到鉆孔打偏的情況經常出現,對產品生產造成不利影響。對此,劉師傅進行了革新改造,提高工裝定位準確度,避免了98%以上因定位不準導致的廢品。該項目也榮獲“西安市職工技術革新獎”,并在全廠范圍內得到有效推廣。
另外,劉小武也承擔了6117類尾氣透平葉片修復工作。該類葉片結構造型復雜,葉根葉冠(圍帶)結合要求嚴密,裝配無隔葉塊補償環節結構復雜。因此,在修復過程中需要反復打表定位、對刀切削,并且要反復找正,導致其修復難度大、修復周期緊。修復中,劉小武憑著過硬的技術素質,實現了工件的準確定位和裝夾,完滿完成修復工作。“自制隔葉塊打孔工裝”項目也是劉小武的一項革新,這一工裝的使用能提高裝夾效率40%以上。“其實很多的小革新、小創新一直在做,既方便生產也方便自己。”
努力拼搏的背后 源于對數控技術深深的熱愛
轉崗到數控崗位后,2005年,劉小武次參加比賽,在西安市高技能人才比武大賽中獲得“西安市技術標兵”稱號,破格晉升為工。在這之后,他更加重視自身學習,業余時間買來十幾冊數控機床的書籍進行研究,還上網在一些專業論壇上與天南海北的數控技術能手們交流經驗。日常工作中,他則琢磨著怎樣把學來的理論用在具體操作中,期待并積極準備與更高水平的“高手”過招。
工夫不負有心人,在2006年全國第二屆數控大賽中,劉小武取得陜西賽區第二名,獲“陜西省技術能手”和“全國選手”稱號。同年,他破格晉升技師職稱。2008年,劉小武又一次獲得破格晉升機會,升任技師。從2005年由中級工升任工,再到今天的技師,別人用13年走完的路,劉小武只用了3年時間,這個速度也被工友們譽為“陜鼓快”。
努力拼搏的背后,是劉小武對數控技術深深的熱愛。“我確實喜歡加工類的東西,在做車工的時候,自己的活干完之后就去給別人幫忙,為的是能摸摸別人的床子,對別人用的設備也很有興趣,好奇心很強。”在這個過程中,劉小武也懂得了很多其他設備的操作方法,使自己向多方面發展。“這可能也是比賽能獲獎的原因吧,自己平時想多學一點,所以知道的、會的東西也更多一點。”
2013年9月,國務院國資委和美國康涅狄洛州政府聯合舉辦的“中美數控機床技能大賽”在美國費城落下帷幕。劉小武等6人作為陜西國資委的代表,以團隊協作方式與國際同行同臺比拼,榮獲“2013中美數控大賽團體銀獎”。為了這次比賽,2013年春節后的每個雙休日,西安數控機床4S店就成了他們的練兵場,他們在這里討論加工方案,布置組裝并進行必要的改進加工,劉小武主要負責加工環節。團隊每次都練習不同的產品,并對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和總結,從而進一步改進。“這次是奔著去的,不能有一點松懈。”
回顧自己獲得的眾多獎項和榮譽,劉小武說:“一路走過來,覺得重要的還是要把活干好,不把手上簡單的活干好,你的工作不可能好。所有技巧、技能的提高,都是來源于基本的工作。”也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想法,讓他在工作中經過歷練,不斷成長。
即使工作再辛苦,劉小武也要努力做好家庭的“挑大梁”角色。現在的他,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努力平衡好工作與家庭的關系,“孩子也慢慢大了,關注點也會有一部分轉移到孩子身上。”
希望讓更多的人尊重工匠價值
2009年開始,劉小武擔任了公司級培訓師。作為加工中心工和中級工職業資格認證的考前培訓班主講老師,培訓合計達40課時。參加培訓的學員中級工資格認定通過率達100%,工資格認定通過率達92%。
經過這次培訓,劉小武發覺培訓師和工人之間的差距很大,“做培訓師,花的精力更多。”作為一線工人,劉小武經常遇到一些理論比賽。“滿分100分,我可能拿了90多,就能得名,而對于一些知識點可能也是一知半解。但作為老師,在教學生時,你講的這個知識點必須是清晰、正確的。”一般一兩個小時的理論課,劉小武會花一個星期做準備。課件上提到的每一條理論和細節,都要在書本上進行逐一核實,確保正確;所舉的每一個案例和程序的編程方法,他都會先在機床上先運行一遍,保證運行無誤后,再教給學生。“你給學生說完,他在機床上操作不出來,那你的教學就是不成功的。”
在劉小武看來,給學生做培訓的過程,也是自己深化學習的過程。不論是課上還是課下,他都會和學生們進行交流。尤其是對于一些實際操作問題的講解,劉小武會和工廠的產品、生產緊密結合,學員們在日常工作中有什么操作問題都可以提出來,他會在課上進行理論講解,在課下的車間實踐中進行具體的操作示范。“培訓中,理論和實踐必須相結合,有的東西不是靠理論就能解決的,通過講解不能解決的問題,就在實踐過程中給他一個示范。”劉小武說。
2012年以來,葉片車間成立了“A17及HSM800機床編程指導手冊”編制項目小組。劉小武作為項目組骨干成員,利用業余時間整理自己的學習經驗和操作技巧,主持編寫了數控基礎知識和A17機床相關內容的編制工作,以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提高工廠員工的整體技能水平。
另外,在每次的培訓課上,劉小武都會播放一個關于德國加工業的小視頻。這主要是為了引導大家樹立新觀念,更加重視生產。通過觀看視頻,了解其他國家的生產技術水平,能夠使大家更直觀地了解自身的優缺點,這樣才能更有動力,有更明確的努力方向。
今天全社會強調培養“工匠精神”,劉小虎覺得關鍵還在尊重“工匠價值”。“我也一直在想什么是工匠精神,我想應該是‘敬業’和‘認真’兩個詞,而它一定要來自于興趣和熱情,來自于整個社會對勞動者的尊重,讓更多人愿意主動選擇工匠的工作崗位。”劉小虎平淡地說。
(原標題::“工匠精神”譜寫絢麗人生)
上一篇:李輝:學生的成功就是我大的幸福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www.wzmyfl.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