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專家王剛:奮斗在航空工業科研生產的線
2016年12月27日 09:30機床商務網點擊:9262
【中國機床商務網 專家學者】他一直奮斗在航空工業科研生產的線,他帶領身邊職工共同進步,從一名普普通通的技術工人成長為中航工業集團的技能專家,他就是航空人王剛。
多少的寒來暑往,記載著王剛在機臺上揮灑汗水,默默奉獻的身影,他滿懷航空報國的理想信念,埋頭苦干忘我工作,堅持苦練技能不斷挑戰極限,他始終將精益求精追求作為工作的標準,用執著和堅守詮釋著工匠精神。
無數的風霜雨雪,見證了他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在國家重點型號攻堅的關鍵階段,他毅然挑起大梁,在崗位上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他樂于助人堅持無私傳藝,帶領身邊職工共同進步,將勞模精神薪火相傳。

技能專家王剛:奮斗在航空工業科研生產的線
這就是一直奮斗在航空工業科研生產的線,從一名普普通通的技術工人成長為中航工業集團的技能專家,全國勞動模范王剛,一名信念堅定,樸實正直,胸懷寬廣的航空人。
勤學苦練,勇挑重擔不畏難
1999年,正值航空工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起步階段,這一年,王剛踏入了沈飛公司的大門,來到了一直向往的飛機城工作,成為了一名產業工人,他充滿了自豪感。當他看到一架架戰鷹在自己眼前掠過沖上云霄的時候,王剛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干,練好技術本領,做好本職工作,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王剛所在的數控加工廠,是沈飛公司大的結構件生產廠,承擔著很多關鍵零件的生產任務。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王剛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在用心揣摩苦練技巧的同時不忘學習理論知識,做到學練結合內外兼修。在工作當中,王剛敢于向困難挑戰,關鍵時刻更是敢于挺身而出,從不計較利益得失。他多次參與重點型號研制生產任務,主動承擔了大量的首件研制生產任務和技術難點攻堅任務。在生產試制的過程中,首件加工是困難和關鍵的,不僅要解決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帶來的諸多技術難題,優化驗證工藝方案,還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但是王剛卻是非常樂于接受這種挑戰,對他來說,成功解決生產難題是件很快樂的事。在常年的生產攻堅過程中,一項項技術難題和生產瓶頸不僅讓王剛的技術水平得到不斷的歷練,也更加堅定了他戰勝困難的決心和意志。而且,每當自己有了新的加工方法和技術心得,王剛總會毫無保留的同工友們一起分享,這樣大家再干的時候就會少走彎路,少出廢品。
無私奉獻,千錘百煉始成鋼
王剛經常告誡自己:“對待工作就要有一不怕吃苦,二不怕吃虧的精神,要多干些,多付出一些,沖在別人前面”,對待工作王剛也總是充滿了熱情,是廠里出了名的“拼命三郎”。為了完成國家重點任務,王剛曾兩三年沒休過一天,沒請過一天假,每天堅持加班加點工作,連春節都在廠里度過了。幾年來,王剛自覺做到“上班早來點”——不論雨雪風霜,每天提前一個小時上班始終雷打不動;“工作多干點”——生產任務繁重時,吃住在廠房內已是家常便飯,王剛用16年時間就完成了25年的工作量;“平時多學點”——僅購買專業書籍就花了兩萬余元,幾乎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產品干好點”——王剛始終將產品質量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對每一件加工的產品都如同藝術品一樣精雕細刻,創造了連續16年無廢品的優記錄。
一次,單位里的一項緊急任務交到了王剛手里,飛機急等裝配,而生產周期卻很長,能夠提前一小時完成都會起到很關鍵的作用。王剛和工友們馬不停蹄的奮戰,每天都會連續工作到下半夜,到了下半夜,疲勞和困倦是大的困難,王剛和工友們一起想出了用喝濃茶、冷毛巾、涂清涼油等辦法來清醒自己,實在太困太累就稍稍休息一會,每天大家都干得很晚,就住在在單位里,一連好幾天,終于將這批急件完成了,為公司的整體生產任務的完成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十年磨一劍”,一直以來對技藝的執著追求和刻苦鉆研,使王剛的銑工技藝日益步入,代表了行業的高水平,曾在2008年和2012年兩次奪得全國技能大賽的銑工,并多次奪得遼寧省和沈陽市的銑工,被大家譽為“雙冠王”。
胸懷廣闊,高招絕技無保留
2010年9月,沈飛公司個以員工名字命名的班組王剛班成立,在班組建設中,王剛推行和創新了許多先進的管理方法,使王剛班的管理水平不斷地上臺階,將一支普普通通的一線生產班組打造成了能征善戰的“鐵軍”。為了幫助大家提高技能水平,王剛堅持每天給工友們講課培訓,把自己多年總結的技術經驗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大家,為了幫助大家學習,他還自己花費數千元錢買來工友們急需的技術書籍。現在,班組員工技能水平實現了飛躍,多數員工已經晉升為技師、技師職業資格,并且每名員工都掌握了兩種以上的崗位技能。王剛還鼓勵和幫助大家參加技能競賽,并對參賽人員做專門培訓。幾年來,班組員工在連續7次奪得全國、省市技能大賽,多次包攬前幾名,創造了一個個奇跡。在王剛的培養下,班組里成長起來一大批專家型技能型人才和生產骨干,王剛的幾個徒弟還相繼獲得了全國技術能手、沈陽市勞動模范、沈陽市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
現在的王剛班又被稱為“點子多”、“精度高”、“質量好”、“速度快”的“高手團隊”,在公司的型號研制生產攻堅戰中屢建戰功,多次受到公司的表彰。王剛在班組里推行“零缺陷質量管理方法”,將實現產品“零缺陷”交付為目標開展質量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在某型號飛機研制生產過程中,王剛班實現了新機研制生產全部零件“零缺陷”交付的奇跡,這在沈飛新機研制生產的歷史上還是次。王剛班先后獲得了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安康杯”競賽優勝班組、中央企業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追求,帶領團隊創佳績
2011年,沈飛公司以王剛班為基礎開展了勞模創新工作室建設,王剛勞模創新工作室掛牌成立,工作室采取“顧問專家領軍、生產攻堅同步、創新育人并舉”的舉措,并且還開創了會員制的管理模式,為技能人才的作用發揮提供了更好的平臺,吸引了來自公司不同部門和崗位的技術和技能人才60余人,組成了強大的“全科醫生”團隊,這些精英骨干在勞模創新工作室里互學互助、協作攻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限度的發揮出了勞模創新工作室作用。
近年來,公司的科研生產任務不斷增多,技術升級和換代帶來的很多技術問題,成為了制約生產的瓶頸。面對困難和挑戰,王剛勞模創新工作室全力為各個生產部門提供技術協作服務,并且提出了“有技術問題就找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口號,并且對現場技術問題求助滿足“三快”,即“快速到達生產現場、快速分析問題原因、快速給出解決方案”。幾年來,王剛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公司的科研生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技術問題的解決率達到100%,被大家稱為“生產線上的120”。
王剛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解決了大量的生產難題,實現了多項技術突破,共完成工藝改進、生產攻堅、工藝改進480余項,培養人才130余人,工作室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攻堅克難的基地,人才成長的搖籃。王剛勞模創新工作室先后被遼寧省、中航工業集團命名掛牌,2014年,王剛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為全國首批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
不忘初心,勇攀高峰無止境
從當初的新員工到如今的大工匠,王剛從沒放慢努力的步伐,當榮譽和光環也紛至而來,但王剛依舊保持平和的心態和低調的作風,一如既往的堅持學習為自己加油充電,不一樣是學習的內容更深了,涉及的專業更多了。王剛的銑工技藝早已爐火純青,但他仍不斷地跨越挑戰極限,由王剛創造的0.005毫米以上的銑削加工精度和0.002毫米的鉸削、鏜削加工精度處于行業高水平;他創造的小孔鉸削技術絕活,能用一把鉸刀,通過技術手段能讓加工孔徑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微調,創造了該加工領域的奇跡。
在機械加工領域有句話叫“銑工怕薄板兒,車工怕細桿兒,鉗工怕鉆眼兒”,薄壁件的銑削加工一直是該領域的大難題,尤其是在航空零件中,隨著技術的進步薄壁件的數量越來越多,在生產中,受到加工技術的制約,薄壁零件加工質量很不穩定,常常制約著科研生產進度。王剛決定攻克這項難題,于是帶領攻堅團隊經歷了大量的試驗和改進,終解決了一直困擾生產的的航空薄壁零件銑削的大難題,大大減少了因技術原因造成的廢品損失。不僅如此,王剛還將小加工厚度縮小至0.1毫米,僅為一張A4紙的厚度,并且加工質量穩定度高,在行業內處于地位。王剛創造的很多加工方法被廣泛應用,實現了航空產品生產的,為新型戰機的生產研制提供了有力技術保障。
多年來,在王剛的不懈努力下,攻克了大量的生產難關和生產瓶頸,累計創造了600余項技術革新和生產改進,有兩項獲得了國家,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千余條,為公司創造了上千萬元的經濟效益。
(原標題:王剛)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www.wzmyfl.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