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生產線的品質是生產線做出來的不是靠品質檢出來的
閱讀:3034 發布時間:2015-6-30
生產線的品質是生產線做出來的不是靠品質檢出來的,沒錯。
可生產線所用的物料來料如果不良,檢驗都檢不出來,不良的物料,如何能做出好的品質出來呢?也沒錯。
生產線生產時不良品質沒有檢出來,生產線如何知道自己做了不良品,如何去解決與再預防呢?又沒錯。
因此,就好象大家對先有蛋再有雞還是先有雞還是再有蛋的爭論是一樣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大家都扯不清了,就連ISO9001標準八大原則,沒有一項說品質是生產出來的,或是檢驗出來的。說到這里我都糊涂了?到底品質是生產線做出來的還是品質檢出來的呢?
1、質量是做出來的,我的理解是:一個合格的產品是通過員工加強質量意識,認真負責地按照產品工藝標準生產出來的。這里當然還有自檢、互撿等檢驗的動作。但是如果把檢驗的動作看作是生產制造中的一個環節,那么品質還是做出來的。這里強調的是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意識和質量控制。
2、質量是檢出來的,我的理解是:因為是人而不是機器,所以操作過程中難免出現失誤,因此需要通過專門的檢驗機構、站點和人員通過專業的設備和工具來對產品進行檢驗,以防止在制造過程中出現的不符合工藝要求的缺陷。因此檢是對造的補充和控制,以保證產品的質量。
3、因此檢和造在本質上是沒有矛盾的。因為生產過程不能缺少檢驗,檢驗動作是保證生產不出不良品。
從現象上看應該還是靠品質部門來把關,重點不應該是檢,而是控!,需要各個崗位和職責相互配合,應該是有個順序的從IQC開始到IPQC再到FQCzui后是OQC如果IQC,*關把好了,根本就不會到生產上去,就談不上生產了!
從本質上看很多人會說產品質量是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是生產出來的?這種認識確實比產品是檢驗出來的有進步,因為檢驗只是確認品質狀況而已,不合格品經過100次檢驗它還是不合格品,檢驗只能起到降低不合格品流出至客戶的風險,首先我們要對產品質量的定義要有深一層的認識。產品質量的定義是什么?我想大家這對這個定義都應該很清楚,它是產品實現全過程的結果,然而產品有一個從產生到形成再到實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產品的質量。這些環節散布于質量形成全過程的各個質量職能(這包括:市場研究、產品計劃、產品設計、產品規格和工藝、采購等等)產品的形成是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所以說產品質量的好壞取決于每個環節質量職能的落實和各個環節之間的協調。因為所有的職能部門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對產品質量產生影響。
說了半天品質,在實際工作中大家也都為品質爭來爭去,回過頭來問一下,什么是品質(也稱作質量)呢?ISO9000標準對此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一個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國外品管大師對此也有闡述,“質量的定義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好、、美麗、*"等術語都是主觀的和含糊的--克勞士比,“質量是一種以的手段,制造出市場上zui有用的產品。"---戴明,“達到客戶要求"----公司品管政策。綜合以上我認為爭論的源頭還是大家認實錯位,沒有將檢驗與品質、制程與產品、標準與要求充分的理解清楚,檢驗的目的是控制生產有序正常的進行。品質是通過有控制的生產(檢驗和其他品質管理方法)而獲得的。書上說無控制程序的工廠,質量是制造出來的,而真正質量是由客戶決定的(八項原則之一),有品質系統的公司質量是管理出來的,我們都要認真的學習和充分理解達到客戶要認按核淮的品管糸統執行工作策劃及印證工作
在現在許多企業中一旦發生品質問題/客訴,某些人都會認為這是品管部的責任,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對品質認實不充分的表現。就從產品的品質來說,我們都知道,產品的實現過程環環相扣,牽一發而動全身。換句話說,企業產品的品質,從開發立案,到產品設計審查、驗證,制程設計、驗證,到試產,大量生產,甚至于采購,任何一個地方或個人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到產品的品質.。所以,要做好品管的工作,企業一定要走向全員品管,讓大家包括供應商,一齊來參與和重視,這樣品質才會做得好,.也因此有人這樣說:產品是設計出來的;是制造出來的,是采購出來的……
但品質不是生產出來的,更不是檢驗出來的。
相關資料:風琴式防護罩,絲杠防護罩,鋼鋁拖鏈,塑料拖鏈,機床工作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