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國內機床行業發展急需數控類產品
閱讀:819 發布時間:2013-8-28
2013年上半年受今年經濟形勢及訂單下降影響較大,但隨著世界經濟不斷復蘇和國家政策向實體經濟傾銷,今年我國機床產品出口額增幅有望達到12%~15%。
統計顯示,28個主要機床生產國家和地區2012年產值為932億美元,中國約占30%,位居*位,中國金屬加工機床消費則*的45%,連續11年居世界*消費大國,連續4年成為*大生產國。盡管如此,中國的機床產業仍存在中*占有不足、整體品牌形象有待提升等諸多問題。可以說我國的機床產業目前仍處在大而不強的狀態。
2013年上半年,金屬加工機床出口金額13.8億美元,占機床出口總額67.8%。金屬加工機床出口額同比增長1.71%,低于機床總體出口增速,是造成我國機床整體出口增幅減緩的主要因素。其中,出口數控機床3.4億美元,同比降低9.56%,而加工中心和組合機床出口增幅明顯,分別為3.3%和9.69%。
從出口市場來看,2013年上半年我國機床出口主要市場依舊為亞洲與歐美市場,其中亞洲和北美洲市場出口較穩定分別增長7.45%和16.76%,歐洲市場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出口不增反降,降幅為4.53%,*略有變動,但整體變化不大。亞洲和歐美市場仍各占出口額的四成左右;其余兩成由拉美和非洲等市場占據。
受世界制造業向東盟國家轉移和美國制造業回歸的促進,我國出口東盟國家和北美洲的機床增幅達28.69%和16.76%。
從貿易方式上看,今年上半年一般貿易為機床出口的主要貿易方式,占81.6%,同比增長4.79%;其次是加工貿易,占12.25%,出口額2.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機床出口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山東和廣東等地。另外,東北老工業基地和中西部的機床產業也在逐步形成以為中心的產業集聚區。今年上半年北京和廣西機床出口增幅較大,分別增長38.29%和257.8%。從出口價格可以看出遼寧、北京和廣西機床出口以高附加值的中產品為主。
目前世界機床的技術水平,是以生產促進數控機床單機為主流,今后20年內的發展,也將如此。在進一步提高精度、效率、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的基礎上,逐步向加工單元和柔性制造系統過渡。
而中國機床工業在經歷了學習、模仿、自主創新的發展過程后,目前在精度、效率、自動化、智能化、環保等方面與*水平之間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以高速、高精、復合、智能為特征的數控機床共性和關鍵技術的缺失,使國內機床行業“低端混戰,失守”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扭轉。目前,進口產品占有國內機床*高達85%,而國產數控機床中附加值較低的簡單經濟型數控機床的占比為近70%。
我國機電產品出口比較優勢總體未變。我國機電工業門類齊全,生產能力巨大,產業配套體系和基礎設施完善,具有出口大國的產業基礎。我國出口機電產品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長期結構性互補,比較優勢明顯,特別是大型成套設備在價格、性能、工期、融資等方面具有綜合優勢。
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將使機電和*產品進口有較大發展。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居民收入持續增加,人口結構出現新變化,將推動國內消費結構升級。我國工業化進程加快,重點產業亟待通過引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加快發展,提升技術水平和競爭力。
統計顯示,28個主要機床生產國家和地區2012年產值為932億美元,中國約占30%,位居*位,中國金屬加工機床消費則*的45%,連續11年居世界*消費大國,連續4年成為*大生產國。盡管如此,中國的機床產業仍存在中*占有不足、整體品牌形象有待提升等諸多問題。可以說我國的機床產業目前仍處在大而不強的狀態。
2013年上半年,金屬加工機床出口金額13.8億美元,占機床出口總額67.8%。金屬加工機床出口額同比增長1.71%,低于機床總體出口增速,是造成我國機床整體出口增幅減緩的主要因素。其中,出口數控機床3.4億美元,同比降低9.56%,而加工中心和組合機床出口增幅明顯,分別為3.3%和9.69%。
從出口市場來看,2013年上半年我國機床出口主要市場依舊為亞洲與歐美市場,其中亞洲和北美洲市場出口較穩定分別增長7.45%和16.76%,歐洲市場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出口不增反降,降幅為4.53%,*略有變動,但整體變化不大。亞洲和歐美市場仍各占出口額的四成左右;其余兩成由拉美和非洲等市場占據。
受世界制造業向東盟國家轉移和美國制造業回歸的促進,我國出口東盟國家和北美洲的機床增幅達28.69%和16.76%。
從貿易方式上看,今年上半年一般貿易為機床出口的主要貿易方式,占81.6%,同比增長4.79%;其次是加工貿易,占12.25%,出口額2.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機床出口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山東和廣東等地。另外,東北老工業基地和中西部的機床產業也在逐步形成以為中心的產業集聚區。今年上半年北京和廣西機床出口增幅較大,分別增長38.29%和257.8%。從出口價格可以看出遼寧、北京和廣西機床出口以高附加值的中產品為主。
目前世界機床的技術水平,是以生產促進數控機床單機為主流,今后20年內的發展,也將如此。在進一步提高精度、效率、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的基礎上,逐步向加工單元和柔性制造系統過渡。
而中國機床工業在經歷了學習、模仿、自主創新的發展過程后,目前在精度、效率、自動化、智能化、環保等方面與*水平之間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以高速、高精、復合、智能為特征的數控機床共性和關鍵技術的缺失,使國內機床行業“低端混戰,失守”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扭轉。目前,進口產品占有國內機床*高達85%,而國產數控機床中附加值較低的簡單經濟型數控機床的占比為近70%。
我國機電產品出口比較優勢總體未變。我國機電工業門類齊全,生產能力巨大,產業配套體系和基礎設施完善,具有出口大國的產業基礎。我國出口機電產品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長期結構性互補,比較優勢明顯,特別是大型成套設備在價格、性能、工期、融資等方面具有綜合優勢。
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將使機電和*產品進口有較大發展。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居民收入持續增加,人口結構出現新變化,將推動國內消費結構升級。我國工業化進程加快,重點產業亟待通過引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加快發展,提升技術水平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