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溫嶺小鎮發展成全國zui大工量刃具集散地
閱讀:2116 發布時間:2012-5-2 臺州溫嶺西部有個小鎮,叫溫嶠鎮(當地人俗稱溫西鎮),上世紀80年代末,鎮上人口只有5.4萬,幾乎沒有企業。一個機緣巧合,在外經商的溫西人回家鄉,帶回來一些工量刃具,放在一塊面積九畝的空地上代銷。至此,從代銷起步到加工生產,20多年間在溫嶠鎮上發展起一個年產值近20億元的特色產業。
近日,本網記者來到了這個國內規模zui大、檔次zui高、zui核心的工量刃具集散地,被譽為“中國工量刃具之鄉”的溫嶠鎮,親身感受了溫嶠鎮工量刃具行業蓬勃發展的生機。
代銷起步九畝空地誕生工量刃具市場
按照溫西人的傳統,農歷每月初一、初六,是趕集的日子。“溫嶠鎮原先并沒有生產工量刃具的企業,”溫嶺*溫西分所所長李正平告訴記者,“80年代,在外經商的溫西人將全國各地的工量刃具帶回溫西,在集市上銷售,逐漸形成‘溫西工業品市場’。”
記者在李所長的陪同下,來到當初工量刃具市場的原址,陳舊的設施已經與旁邊嶄新的洋房顯得格格不入,只見水泥地上稀疏陳列著石膏板、鋼管、木材等半成品。
“這個老市場目前還是開放的,不過已經不做交易,基本上是用來做倉庫了。”李正平指著地上的一塊水泥板,笑著告訴記者,“你看,當初的市場設施是非常簡陋的,不過勤勞的溫西人硬是把工量刃具行業的生意越做越大。”
市場帶動產業工量刃具成為溫嶺支柱產業
隨著溫嶠工量刃具行業的不斷發展,2000年,溫西工業品市場更名為“浙江溫西工量刃具交易中心”,成為全國zui早的工量刃具專業市場之一。2009年10月,市場進行了整體搬遷,新市場總投資2.1億元,占地110畝,集專業市場、工具產業街、寫字樓及住宅區于一體,成為全國性工量刃具旗艦市場。
從銼刀、補鞋機、鉆頭簡單銷售擴展到刃具、量具、機床附件、五金工具及其相關配套產品,及至今日成為集工具展示、物流配送、會展等功能于一體的全國性工量刃具旗艦市場,20年多間,勤勞低調的溫西人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以市場帶動產業的成功之路。
據當地工商部門統計,2010年溫嶠鎮現有各類工量刃具生產企業400多家,年產值近20億元,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建立經營點4000多個,從業人員15000多人,有3000多家工量刃具商貿公司遍布全國各地。溫嶠鎮人長期從交易中心采購批發工量刃具,年銷售額超過100多億元,占全國工量刃具銷售總額的30%左右。
至此,溫嶺溫嶠鎮成為全國規模zui大的工量刃具集散地,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工具刃具之鄉”。今年上半年,溫嶺市政府將工量刃具行業列為溫嶺市八大支柱產業之一。
80后市場繼任者推動市場電子商務化
采訪當日,記者一走進中國工量刃具交易中心的大門,就看到一片繁忙的景象,申通、圓通等各大快遞公司正忙著搬貨裝箱,亟待運出。貨車上接貨的章師傅累得滿頭大汗,閑暇之際他向記者透露:“每天都是下午zui忙,上午老板們忙著網上、接訂單,下午集中發貨。”
記者來到臨近市場入口的一家門店——精鋒工量刃具有限公司,只見一個三十出頭的小伙子正指揮員工緊張地發貨。溫西工商分所李正平所長告訴記者,“小伙子叫黃榮輝,是市場*代經營戶黃玉根的兒子,他已經接班了。”
黃榮輝,2003年從浙江理工大學機械專業畢業后,就選擇了回鄉繼承父業。記者留意到店鋪里,擺放著兩臺電腦,不時有頭像閃動,黃榮輝就跑過去回話,當記者問他是否在聊時,他笑著解釋:“現在跟老客戶的生意主要在網上進行。”2004年,黃榮輝在阿里巴巴設立銷售點,開始試驗新的網絡銷售模式。黃榮輝的兩個叔叔常年駐于上海分銷工量刃具產品,公司在沈陽、重慶、成都、江蘇等地都設了分點,而網絡成為了銷售*的手段。
黃榮輝的做法獲得了工量刃具市場中相當一批市場經營戶的認同。“隨著網絡經濟的迅猛發展,很多傳統的專業市場都開始向電子商務化轉型,我們工量刃具市場也不例外。”李所長告訴記者,目前,由市場和專業網絡公司合作成立的網上交易平臺-“中國工量刃具網”已經建成并開始試驗,該目前是全國*的從事工量刃具專業交易的,可以為工量刃具經營者及上下游企業提供供求商機、網上商鋪、網上交易系統、交易行情指數、網上交流、行業資訊、網絡推廣等服務,對工量刃具行業的交易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文章鏈接:中國機床商務網 /news/detail/1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