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可用性需求指標篩選
閱讀:143 發布時間:2020-8-11可用性需求指標篩選
初始加工中心可用性需求體系擬定后,本研究運用兩輪專家咨詢法[81]進行了進一步修 正。12位分別來自企業與高校的有關專家對初始需求體系進行了嚴格評定,提出了修改意 見。在認真聽取專家及用戶意見的基礎上,本項研究對初始可用性需求體系進行了修改、 篩選和優化,并將修改結果再次反饋給以上專家,并根據專家建議進行了第二次修改, 終得到修正后的加工中心可用性需求指標體系。
2.2.2.1咨詢專家情況
(1)專家的積極系數
專家的積極系數可以由問卷回收情況來體現[82],該值為參與結果判斷的專家占所有專 家人數的比,本次調查中兩輪問卷沒有未反饋的,由此看出這一系數可確定為100%,說 明專家有著較好的積極合作程度。
(2)專家的基本情況
為保證指標的科學性、客觀性,本文在選擇咨詢專家時考慮到了以下情況:一是專家來 源于院校和CNC加工中心企業用戶;二是專家的職稱在中級以上,或在機床領域從事相關工作 10年以上。
(3)專家的程度
專家的程度(G)多由專家對咨詢內容做出判斷的依據(Ca)和專家對咨詢內容 的熟悉程度(Q)決定,系數是判斷系數和熟悉程度系數之和的平均值。要想獲得這 兩項指標,就要對其中的專家進行自我評價。通常地,預測精度會隨著專家能力的增加而 上升。具體有如下關系式:Q = (Ca+CJ/2。
專家在做出判斷時,一般以理論依據、實踐經驗與直觀感覺為基礎,而且還要參照國 內外資料等因素進行綜合性的判定,評價級別具體有大,中,小等。表2.4是對各類因素 進行判斷以后的賦值量化[82]。專家熟悉程度劃分為五個等級,具體有:非常熟悉、比較熟 悉、一般、不很熟悉、很不熟悉,表2.5是對各因素進行賦值量化。
表2.4判斷依據對專家判斷的影響程度
| 判斷依據 | 大 |
| 中 | 小 |
| 理論分析 | 0.3 |
| 0.2 | 0.1 |
| 實踐經驗 | 0.5 |
| 0..4 | 0.3 |
參考國內外資料 | 0.1 |
| 0.08 | 0.05 | |
| 直觀感覺 | 0.1 |
| 0.07 | 0.05 |
| 合計 | 1 |
| 0.75 | 0.5 |
| 表2.5 | 專家熟悉程度對專家判斷的影響程度 |
| ||
熟悉程度 | 非常熟悉 | 比較熟悉 | 一般 | 不很熟悉 | 很不熟悉 |
專家自評 | 1.0 | 0.8 | 0.6 | 0.4 | 0.2 |
(1) 判斷依據的自評結果(Ca)
(Ca)是專家給出評價的基礎,它是在對所咨詢內容做出分析時,所依據的主要因素 的綜合衡量。本文在在判斷依據中給出了四個方面的問題,請專家先行自我評價,其結果 如下表所示。
表2.6 | 12名專家判斷依據自評頻數 |
|
|
判斷依據 | 大 | 中 | 小 |
理論分析 | 4 | 5 | 3 |
實踐經驗 | 7 | 3 | 2 |
參考國內外資料 | 3 | 4 | 5 |
直觀感覺 | 2 | 6 | 4 |
(2) 專家熟悉程度的自評結果(C;)
這一結果是專家對所詢問內容熟悉情況的判斷。專家熟悉程度根據他們調查的內容來 計算,具體情況見表2.7。
表2.7專家熟悉程度自評頻數
熟悉程度 | 很熟悉 | 較熟悉 | 一般 | 不太熟悉 | 不熟悉 |
專家自評 | 2 | 9 | 1 | 0 | 0 |
2.2.2.2專家咨詢結果及修正
由于專家組對某一問題的認同率至少要達到51%才可接受[84],因此本文規定對百分比 大于70%的指標予以保留,對低于70%但具有實際研究意義的指標經討論后進行保留、修 改或刪除。以下為第一輪專家咨詢結果:
二級指標:專家對兩項二級指標可靠性需求與維修性需求均持肯定意見,贊同率為 100%。
三級指標如表2.8所示,四級指標如表2.9所示。
表2.8可用性需求包含的三級需求指標
三級指標 | 贊同人數 | 比例% | 刪除修改意見及人數 |
MTBF | 12 | 100% |
|
使用壽命 | 8 | 66.7% | 刪除(4) |
精度保持性 | 12 | 100% |
|
故障診斷 | 12 | 100% |
|
維修難易程度 | 12 | 100% |
|
維修防差錯措施 | 7 | 58.3% | 刪除(5) |
維修安全 | 8 | 66.7% | 刪除(4) |
符合維修的人機環工程要求 | 8 | 66.7% | 符合人機工程要求(4) |
維修費用 | 12 | 100% |
|
維修時間 | 12 | 100% |
|
表2.9 | 可用性需求包含的四級需求指標 |
| |
四級指標 | 贊同人數 | 比例% | 修改意見及人數 |
故障率 | 12 | 100% |
|
使用壽命 | 8 | 66.7% | 刪除(4) |
兒何精度保持性 | 12 | 100% |
|
位置精度保持性 | 12 | 100% |
|
工作精度保持性 | 12 | 100% |
|
故障檢測 | 12 | 100% |
|
故障判斷與隔離 | 12 | 100% |
|
故障定位 | 12 | 100% |
|
維修可達性 | 10 | 83.3% | 單列為三級指標(2) |
可更換性 | 12 | 100% |
|
維修所需的技術難度 | 12 | 100% |
|
可調整性 | 12 | 100% |
|
維修防差錯措施 | 7 | 58.3% | 刪除(5) |
維修安全 | 8 | 66.7% | 刪除(4) |
符合維修的人機環工程要求 | 8 | 66.7% | 符合人機工程要求(4) |
維修過程的耗材費用 | 12 | 100% |
|
更換件的采購費用 | 12 | 100% |
|
人工費用 | 8 | 66.7% | 工時費(4) |
故障實際維修時間 | 12 | 100% |
|
故障管理時間 | 12 | 100% |
|
咨詢專家對三級指標給出大致同意的看法,其中,對有的指標建議改正、去掉,具體 反映如下:
1) 有專家建議刪除“使用壽命”這一指標,認為機床使用壽命通常是8到10年,時 間較長。在數控加工中心使用初期,比較難以評判當前機床使用壽命情況,此外MTBF本身已從側面反映了加工中心的使用壽命問題,因此可刪除這一指標。本文采納了專家建議,將“使 用壽命”指標刪除。
2) 有專家建議增加“維修可達性”,將其定為三級指標,經分析,認為它是指進行產 品維修時,可以及時準確的達到維修位置的能力,顯然,可達性好,維修就迅速、簡便, 而且差錯、事故也會減少。而“維修難易程度”已經從維修部位可達性、維修技術難度、可 更換性及可調整性等來表現整個過程的難易程度,所以“維修難易程度”的含義涵蓋了“維修 可達性”,因此本文終未采納該建議。
3) 在專家咨詢中,有四名專家建議“維修安全”這一指標應該刪掉,理由是當前數控 機床維修操作的安全防護都做的很完善,基本不存在安全隱患,所以用戶對此需求很弱。 但由于大部分專家建議保留,故對此項不好決定是否該刪除,因此暫時保留維修安全項, 后續將通過調研數據統計分析進行判斷。
4) 不少專家認為對于現在的立式加工中心來說,維修防差錯措施已經做的比較到位, 因此沒有必要列出這一指標,經討論決定將該指標刪除。
5) 有專家建議將“符合維修的人機環工程要求”改為“符合人機工程要求”,經商議,
“符合維修的人機環工程”涵蓋范圍更符合二級維修性需求指標。這是因為,“人機環”體現 的是人、設備與環境三者的契合關系,而“人機”只是人與設備之間的契合,“符合維修的人 機環要求”與實際維修工作更加吻合,因此未采納此項專家建議。
由四級表格內容可知,咨詢專家對上述四級指標也基本贊同,有專家建議將“人工費用” 修改為“工時費”,考慮到“工時費”的涵蓋范圍不及“人工費用”廣,因此保留這一指標,未 進行改動。
專家們在第二輪咨詢的過程里,對所給出的指標未有不同看法,說明該指標體系獲得 了專家的一致認同。在咨詢專家過程中,有不少專家提議指標研究過多過細,會覆蓋上級 指標的意義,可將四級指標以三級指標內涵的方式出現,僅針對三級指標進行研究。經反 復討論,采納了專家建議,僅對三級指標進行深度研究,四級指標的內容蘊含在三級指標 內,修改后的加工中心(高速加工中心)可用性需求體系如表2.10。
表2.10修正后的可用性需求體系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三級指標 |
|
| MTBF (用故障率表達) |
| 可靠性需求 | 精度保持性(主要包括幾何精度保持性、位置精度保持性、工作 精度保持性) |
|
| 故障診斷(主要包括故障檢測、故障判斷與隔離、故障定位) 維修難易程度(主要包括維修可達性、可更換性、維修所需的技 |
可用性需求 | 維修性需求 | 術難度及可調整性) 維修安全 符合維修的人機環工程要求 維修費用(包括維修過程的耗材費用、更換件的采購費用與人工 費用) 維修時間(包括故障實際維修時間與故障管理時間) |
本文采摘自“基于QFD的加工中心可用性保障技術研究”,因為編輯困難導致有些函數、表格、圖片、內容無法顯示,有需要者可以在網絡中查找相關文章!
本文由伯特利數控整理發表文章均來自網絡僅供學習參考,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