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如何檢查鑄鐵件缺陷回火處理和淬火
閱讀:1296 發布時間:2021-8-30作為軸承球墨鑄鐵件需要高程度的硬度,鐵是經常經淬火和回火。過程是︰ 鑄件加熱到 860-900度的溫度,保溫功能使全奧氏體的原始矩陣,然后油或熔的鹽冷卻實現水淬,250-350度后熱回火,回火的馬氏體及殘余奧氏體,原始矩陣由原來的球形石墨形狀完整。治療的鑄鐵件具有高硬度和 的韌性,保留石墨的潤滑性,的性能改進。
球墨鑄鐵件連桿的柴油發動機需要的機械和力學性能,強度高、 韌性好,淬火和回火工藝鐵鑄件等。工藝:鑄鐵加熱到860-900度溫度絕緣襯底奧氏體化,實現油中淬火或熔鹽冷卻再一次之后 500-600度高溫回火,回火索氏體 (通常有幾個純塊狀鐵素體),原來的球形石墨形狀完好。處理強度,韌性好,適用于軸的工作條件。
鑄鐵件應淬火熱處理的鑄鋼相當于碳鋼、球墨鑄鐵珠光體可以大于65%,但很少為感應淬火的灰口鑄鐵。
球墨鑄鐵件加熱速度比鑄鐵件加熱速度,一般加熱到 900-1000,水射流 (或淬火介質,一般不冷,冷到 250 度左右停止噴水,防止利用余熱回火,裂紋。
為確保鑄件質量,鑄鐵件應根據鑄件不同用途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檢查方法,及時檢出所不允許的缺陷。缺陷檢查普遍采用的有以下一些方法。
(一)外觀檢查 對表面粗糙度的檢查,應在合適的光線條件下以目測—手觸樣塊,憑感覺進行表面狀況的鑒定,借助測量工具獲得鑄件尺寸數據,用統計方法確定鑄件精度方面缺陷率。
(二)化學分析 對所有的鑄件,化學成分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鑄鐵件化學成分就是驗收指標。化學成分也間接決定了鑄件的力學性能與缺陷發生與否。
(三)力學性能檢測 硬度試驗是早用來檢驗鑄件是否發生缺陷的手段,鑄鐵件本世紀初 曾有人在落砂工段逐個檢驗澆出的鑄件缸蓋,如硬度超過 值則認為必然存在裂紋應予報廢。這種方法簡單異行。
(四)金相檢驗(金相顯微鏡檢驗)用光學顯微鏡再放大50~2000倍下觀察拋光的金屬表面,試樣在未經侵蝕條件下進行夾雜物檢查(利用明、暗場及偏光、干涉和顯微硬度等多種功能參照GB10561—89評級),鑄鐵件經侵蝕后進行組織及晶粒度檢查。這種方法廣泛用于檢查微觀缺陷,也常用于研究宏觀缺陷的微觀特征。
(五)無損檢驗(無損探傷)其中,滲透探傷法、磁粉探傷法、渦流探傷法等,只能用于鑄鐵件表面或表層部分缺陷的檢查,對鑄件深部缺陷的檢查, 使用X線透射法、斷層攝影法和超聲波探傷法。無損檢驗近年來發展很快,由于數據處理好和硬件趨向于便攜式,鑄鐵件大大提高了檢查的可靠性和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