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直線導軌的歷史發展
閱讀:670 發布時間:2022-6-24
直線導軌(linear slider)可分為:滾輪直線導軌,圓柱直線導軌,滾珠直線導軌,三種,是用來支撐和引導運動部件,按給定的方向做往復直線運動。依按摩擦性質而定,直線運動導軌可以分為滑動摩擦導軌、滾動摩擦導軌、彈性摩擦導軌、流體摩擦導軌等種類。那么我們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直線導軌的歷史發展:
中國大陸滾動直線導軌(也稱為“直線導軌”、“線軌”)行業起步于80年代早期,自日本THK進入中國大陸,打開了機床行業人士的視野。通曉中國大陸的日本人,與機床行業的歸口單位---北京機床研究所密切合作,成立了代理公司,在全國推廣直線導軌的應用。八十年代初期,國內數控機床和自動化行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國內機床專家普遍的觀念是,直線導軌剛性差,認為只有滑動導軌才能保證機床的剛性。因此,八十年代中期前,直線導軌應用很少。不過,日本人了解行業的發展趨勢,80年代,THK可能在國內大專院校、研究所、大型機床制造企業等等單位,已經發放了不下幾千本的產品樣本,并在研究單位、一些大型企業撒下了直線導軌應用的種子,到八十年代后期,已經有沈陽、北京等地的機床廠開始小批量使用直線導軌。
八十年代末期,中國直線導軌人物-----孫健利教授從日本學成歸來。出國前,孫健利教授已經是華中理工大學機械系的運動學專家,任機械系副主任。1984年,孫健利教授以研修學者的身份赴日本早稻田大學進行直線導軌的基礎研究,也許,早期的日本人認為中國技術水平落后太多,對中國技術人員開放程度相對現在較高,因此,兩年后,孫健利教授可以進入日本NSK研發制造中心,又進行了長達兩年的產品開發實戰研究、試驗,對當時直線導軌設計、開發的前沿的基礎理論、設計方法、試驗方法、生產工藝方法,孫健利教授有深入的研究,水平得到日本同行的認可。孫健利教授臨回國前,曾經得到日本NSK方面的挽留,希望孫健利教授為日本NSK服務。
中國大陸的一九八八年、一九八九年,有漢江機床廠和南京工藝裝備廠已經看到了直線導軌的前途,開始仿制直線導軌。由于直線導軌的基本沒有到期,國內仿制時為了規避日本的影響,還鬧出了一些設計笑話,比如,將安裝孔的距離改到與人家的不一樣,結果導致安裝不可互換,對國產導軌后續發展造成了較大影響。的問題不在這里,而在于,簡單的仿制是通過測量來實現的,直線導軌作為微米級制造產品,滾道的細節通過測量是難以準確把握的,沒有基礎理論支撐,仿制的結果當然是外形相似,性能精度均相差甚遠。從一九八九年到2002年,中國大陸直線導軌行業開始了小規模的狂歡,隨著數控技術的發展,直線導軌的價值開始得到體現,直線導軌在高檔數控車床和加工中心已經得到良好的應用,直線導軌國產化的口號已經有人喊出。所以,1992年,國內已經在機床行業批量應用了一部分直線導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