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小錐度回轉的設計和應用
閱讀:2720 發布時間:2013-9-26
傘形回轉也稱大頭或管子,主要用于支承套類零件,可以承受較高的切削負荷,提高工件支承剛度和減小工件受力變形。“定位、夾緊及裝置綜合標注示例國家標準-JB/Z174-82”中就有“床頭傘形床尾傘形定位、撥桿夾緊”的標注示意,在管料毛坯外圓的加工中也經常采用床頭梅花,床尾傘形的定位夾緊形式。這些傘形或梅花頭部的錐角一般為60°或75°,也有少數為90°。大錐角傘形回轉的優點是通用性好,一個就可適應內孔尺寸從幾十毫米到一二百毫米的工件的加工:缺點是定位精度低,以其定位加工的外圓或端面的位置誤差較大。針對大錐度傘形回轉的缺點,現介紹如下。
錐套的錐角一般為30°。如需進一步提高定位精度,可減小至20°甚至15°。錐套材料為9Mn2V,熱處理60~64HRC,使之具有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延長使用壽命。錐柄材料為40Cr,熱處理40~45HRC。錐柄與螺蓋之間采用間隙式密封時,間隙不大于0.2mm(對于d0大于Ø100mm的小錐度回轉,宜采用毛氈密封)。兩個:級精度的單列向心球軸承保證了有較高的定位回轉精度并承受徑向力:E級精度的單向推力球軸承用以承受軸向載荷。錐套內孔與軸承配合的孔公差帶為M7:錐柄與單列向心球軸承配合面的軸公差帶為h6,與推力球軸承配合面的軸公差帶為j6。
組裝時,回轉軸承及螺蓋孔內填充潤滑脂,軸承間隙調整合格后,用螺釘鎖緊螺蓋。zui后以莫氏錐柄插入外圓磨床主軸錐孔,用撥桿帶動錐套旋轉,精磨錐套錐面,保證形位公差及尺寸、表面粗糙度要求。錐套錐面磨損、碰傷或變形后修磨時也用此方法。
應用
兩個小錐度回轉分別裝在外圓磨床主軸和尾架套筒的錐孔內(裝在主軸上的應加撥桿),利用工件孔周邊與錐套之間的摩擦力和撥桿帶動工件旋轉,依靠磨床尾架壓縮彈簧力頂緊工件,磨削外圓。工件表面粗糙度達Ra0.4μm,圓度0.005mm,外圓對內孔的同軸度達0.01mm以內(排除工件孔的形狀誤差),裝卸工件快而方便,與過去用滾珠心軸、滾柱心軸磨削外圓相比,大大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并提高工效數倍,深受工人好評。
錐套的錐角一般為30°。如需進一步提高定位精度,可減小至20°甚至15°。錐套材料為9Mn2V,熱處理60~64HRC,使之具有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延長使用壽命。錐柄材料為40Cr,熱處理40~45HRC。錐柄與螺蓋之間采用間隙式密封時,間隙不大于0.2mm(對于d0大于Ø100mm的小錐度回轉,宜采用毛氈密封)。兩個:級精度的單列向心球軸承保證了有較高的定位回轉精度并承受徑向力:E級精度的單向推力球軸承用以承受軸向載荷。錐套內孔與軸承配合的孔公差帶為M7:錐柄與單列向心球軸承配合面的軸公差帶為h6,與推力球軸承配合面的軸公差帶為j6。
組裝時,回轉軸承及螺蓋孔內填充潤滑脂,軸承間隙調整合格后,用螺釘鎖緊螺蓋。zui后以莫氏錐柄插入外圓磨床主軸錐孔,用撥桿帶動錐套旋轉,精磨錐套錐面,保證形位公差及尺寸、表面粗糙度要求。錐套錐面磨損、碰傷或變形后修磨時也用此方法。
應用
兩個小錐度回轉分別裝在外圓磨床主軸和尾架套筒的錐孔內(裝在主軸上的應加撥桿),利用工件孔周邊與錐套之間的摩擦力和撥桿帶動工件旋轉,依靠磨床尾架壓縮彈簧力頂緊工件,磨削外圓。工件表面粗糙度達Ra0.4μm,圓度0.005mm,外圓對內孔的同軸度達0.01mm以內(排除工件孔的形狀誤差),裝卸工件快而方便,與過去用滾珠心軸、滾柱心軸磨削外圓相比,大大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并提高工效數倍,深受工人好評。